宣化区情
    宣化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纬40°37′,东经115°03′,东南近临首都北京150公里,西连晋蒙。北依明长城,南跨桑干河,腹穿洋河与京包铁路。经济以农业为主,金、铁等矿物质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发展较快,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试验机,多次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文物古迹有明长城,柏林寺,小白阳古墓群及西阳城遗址等。 宣化区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久远,古为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因而人称“京西第一府”。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工业

  宣化区工业门类繁多,基础雄厚,是张家口市冶金、机械和重化工基地,是河北省北厢地区重要的工业核心区。区域内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12家,民营企业23家,并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造纸、装潢印刷、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6亿元,工业增加值59亿元,利税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15.05%、11.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6%。[10]

  农业

  宣化区农业是典型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形成了蔬菜、葡萄、规模化舍饲养殖“三大产业”。2004年宣化区农业人口53714人,劳动力30273人;有耕地69500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29亩。2005年,蔬菜播种面积27180亩,总产量11.5514万吨,葡萄3735亩,总产量3490吨,肉、蛋、奶年产量分别为2142吨、5000吨、8295吨。林业发展迅速,林地面积119000亩,宣化区森林覆盖率达30.1%。建成生态科技高效园区11个。[10]

  财政收支

  宣化古有“商埠”之称,宣化商贸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3年宣化区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2190万元,居全市前列。宣化区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16个。同时,宣化还拥有三星级宣化宾馆和宣化裕华大酒店、宣化得月楼等多家高档次餐饮名店,为宣化的开放开发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宣化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5263户,从业人员达27720人,产值达到15970万元,营业额72670万元。辖区内有中行、人行、工行、农行、建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2]宣化区GDP完成6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宣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7.5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2]

  商业

  2009年,宣化区成为全市第一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县区。凭借过硬的综合指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三次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排名第21位。入选2009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在河北省排名第一。

  国外招商引资1993年,宣化和欣塑料有限公司和宣化连云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使宣化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宣化区今后引进外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1994年,为了引进更多的外资项目,宣化区先后组织人员到韩国、香港、新加坡、法国发布项目、洽谈项目;通过驻京商社及有海外关系的亲朋好友等渠道,与国外客商建立联系,分别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典、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的客商进行了项目洽谈;1996年,宣化区与西班牙海斯公司达成合作开发肉牛饲养和出口的意向;1996年,在河北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地点在香港)上,殷广平副区长代表宣化区与香港鸿光机电设备工程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牛仔系列服装的合同书;与香港恒讯发展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铝合金异型材的协作项目;2001年,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宣化开发区注册350万美元,生产钻孔机械。十年间,共引进外资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1477.09万美元。

主管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